python提供了tryexcept語句捕獲并處理異常,該異常處理語句的基本語法結構如下:
try:
可能產生異常的代碼塊
except[(Error1,Error2,...)[ase]]:
處理異常的代碼塊1
except[(Error3,Error4,...)[ase]]:
處理異常的代碼塊2
該格式中,[]括起來的部分可以使用,也可以省略;(Error1,Error2,...)、(Error3,Error4,...)表示各自的except塊可以處理異常的具體類型;[ase]表示將異常類型賦值給變量e(方便在except塊中調用異常類型)。
注意,except后面也可以不指定具體的異常名稱,這樣的話,表示要捕獲所有類型的異常。
另外,從tryexcept的基本語法格式可以看出,try塊僅有一個,但except代碼塊可以有多個,這是為了針對不同的異常類型提供不同的異常處理方式。當程序發生不同的意外情況時,會對應不同的異常類型,Python解釋器就會根據該異常類型來決定使用哪個except塊來處理該異常。
通過在try塊后提供多個except塊可以無須在異常處理塊中使用if判斷異常類型,但依然可以針對不同的異常類型提供相應的處理邏輯,從而提供更細致、更有條理的異常處理邏輯。
tryexcept語句的執行流程如下:首先執行try中的代碼塊,如果執行過程中出現異常,系統會自動生成一個異常對象,該異常對象會提交給Python解釋器,此過程被稱為引發異常。當Python解釋器收到異常對象時,會尋找能處理該異常對象的except塊,如果找到合適的except塊,則把該異常對象交給該except塊處理,這個過程被稱為捕獲異常。如果Python解釋器找不到捕獲異常的except塊,則程序運行終止,Python解釋器也將退出。
事實上,不管程序代碼塊是否處于try塊中,甚至包括except塊中的代碼,只要執行該代碼塊時出現了異常,系統總會自動生成一個Error對象。如果程序沒有為這段代碼定義任何的except塊,則Python解釋器無法找到處理該異常的except塊,程序就會停止運行;反之,如果程序發生異常,并且該異常經try捕獲并由except處理完成,則程序會繼續執行。
舉個例子:
try:
a=int(input("輸入被除數:"))
b=int(input("輸入除數:"))
c=a/b
print("您輸入的兩個數相除的結果是:",c)
except(ValueError,ArithmeticError):
print("程序發生了數字格式異常、算術異常之一")
except:
print("未知異常")
print("程序繼續運行")
程序運行結果為:
輸入被除數:a
程序發生了數字格式異常、算術異常之一
程序繼續運行
上面程序中,第6行代碼使用了(ValueError,ArithmeticError)來指定所捕獲的異常類型,這就表明該except塊可以同時捕獲這2種類型的異常;第8行代碼只有except關鍵字,并未指定具體要捕獲的異常類型,這種省略異常類的except語句也是合法的,它表示可捕獲所有類型的異常,一般會作為異常捕獲的最后一個except塊。除此之外,由于try塊中引發了異常,并被except塊成功捕獲,因此程序才可以繼續執行,才有了“程序繼續運行”的輸出結果。
以上內容為大家介紹了Python培訓之如何捕獲Python中的異常,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如果想要了解更多Python相關知識,請關注IT培訓機構:千鋒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