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時代的到來讓越來越多的企業轉型升級開辟新戰場,云計算、大數據及物聯網更是將整個世界連通成為“地球村”。然而凡事都有兩面性,在享受科技帶來的便利的同時,人們的隱私安全也面臨著威脅。據知名調研機構調查顯示,2017年有29%的組織遭遇無文件攻擊,在2018年這一數據或將增加至35%,除此之外,互聯網還面臨著自然威脅以及人為的主動攻擊、被動攻擊。解決網絡信息安全問題刻不容緩,該如何進行有效防范呢?今天千鋒云計算老師就來給大家分析一下。
網絡攻擊的類型有哪些?
1、主動攻擊。主動攻擊會導致某些數據流的篡改和虛假數據流的產生。這類攻擊可分為篡改、偽造消息數據和終端(拒絕服務)。
2、被動攻擊。被動攻擊中攻擊者不對數據信息做任何修改,截取/竊聽是指在未經用戶同一和認可的情況下攻擊者獲得了信息或相關數據。通常包括竊聽、流量分析、破解弱加密的數據流等攻擊方式。
3、非惡意攻擊。非惡意軟件或無文件攻擊是一種網絡攻擊,其中在文件系統并不存在惡意代碼。而是使用已存在于設備上的合法工具,接管合法的系統進程,并在其內存空間運行惡意代碼。這種方法也被稱為“離地(living off the land)”攻擊。
在這三種網絡攻擊類型中,非惡意攻擊潛藏的風險最大,因為它不使用傳統的惡意軟件,因此沒有任何反惡意軟件可以用來檢測它的簽名。那么該如何預防非惡意攻擊呢?通常可以采取五種方法:監視未授權的流量、保持所有設備更新、監視未授權的流量、禁用不必要的管理框架、禁用宏。
當然,術業有專攻,想要有效預防網絡攻擊,網絡安全人才必不可少,各大高校也開設了相關的課程。不過市場需求緊迫,以更短的時間學習較多的技術進而拿到不菲的薪資是人們的共同心愿,千鋒云計算+信息安全培訓課程的出現可謂是及時雨。
千鋒云計算培訓經過周密市場調研,依據企業需求并結合市場潮流制定課程,融合時下熱門Python自動化,同時增加信息安全、安全防御和黑客技術,內容覆蓋億級網站架構、自動化運維、云計算、Python運維與Web安全滲透等領域。學員學習一門課程,可勝任運維工程師、云計算工程師以及Web滲透測試工程師三大方向崗位,就業靈活性更高,當然更受企業青睞。